一個是中國新近出臺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一個是美國當前越打越酣的總統選戰,筆者把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拉扯到一起,不是為了吸引眼球,而是要引出一個問題:對中國光伏產業政策環境的看法。
近兩年美國光伏產業異軍突起,從去年電站安裝量900MW到今年2000MW,增長幅度為122%,這是奧巴馬上臺以來力推新能源發展的結果。但是,這個歷史可能就要被改變了,因為美國的總統選戰開打了。“長期投資于可再生能源領域將催生新興產業,提供更廣泛的就業機會,從而恢復經濟活力”是奧巴馬繼續鼓吹大力發展光伏產業的政策基礎,而他的競爭對手羅姆尼則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路線:美國的煤炭可以開采250年,我們為什么要把大量的資金投向前途未卜的新能源。兩個不同競爭者的勝負結果完全可能顛倒一個國家光伏產業發展格局。全球光伏電站安裝大國德國也不太平,年初經濟部長和環境部長先是就是否設置光伏安裝上限問題打得不可開交,被稱之為“對可再生能源的辯論已經成為一個不體面的‘奇觀’”,年中又有新任環境部長希望推動削減光伏補貼,結果遭到上議院否決。在那種政策環境中,想干點事情還真是不容易。
相比歐美各國,中國的光伏產業就要幸福多了,從去年全球光伏市場逆轉以來,國家對光伏產業加大扶持力度的政策導向是清晰并一貫的:發改委不但明確了光伏發電上網電價而且大幅提高了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財政部將“金太陽”示范項目安裝量從去年的600多MW提高到今年的1700MW;工信部年初出臺了《光伏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能源局最近則出臺了《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制定政策部門規格之高、之全,政策發布之密集,各家積極扶持態度之統一令人振奮。作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認識統一之后,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我們的國家競爭力。光伏是政策與市場緊密結合的產業,從這個意義上講,從一年來國家出臺的眾多政策看,中國的光伏產業應當有一個相當不錯的發展空間。
但是,政策是政策,現實是現實,當筆者對政策落實環節進行深入梳理的時候,卻發現事情遠非那么簡單。先說光伏發電的上網問題,特別是《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的21GW光伏電站安裝量,集中式和分布式各占一半,過去集中式上網尚且困難,未來分布式恐怕更難。每每談到上網問題,業內人士普遍感覺氣先短了一半,原因在于國家電網(微博)公司并未表態。作為一家輸送電力的運營公司,好像它的態度才是中國新能源發展的關鍵,筆者甚至建議把它改革成一級管理部門得了,如果它能出臺一個光伏扶持政策,中國的光伏發展定有希望;再說電價補貼,筆者只問兩個關鍵問題:一個是國家有沒有那么多的補貼資金?一個是補貼的資金何時能夠發放到位?筆者最近從有關部門了解到:雖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費的征收比例大幅提高了,可是實際征收遠未達到應有數額,財政如不追加,補貼款肯定是不夠的。在管理上也有問題,當家的不管錢,管錢的要當家,一時半會兒還看不到扭轉電價補貼不足局面的好法子;對于補貼款發放問題,2011年10月—2012年4月的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批準下發文件目前還在流轉之中,估計發到企業手中,一定是2013年以后的事情了。這也不是新聞,兩個月前《中國能源報》就已報道過補貼電價款拖欠光伏發電企業1年半時間的報道,只是可憐了那些眼巴巴盼著回款,好繼續投資中國新能源事業的光伏發電企業了。
談政策的制定、出臺,筆者充滿信心;談政策的落實,筆者難言信心。如果政策得不到落實,企業對政府的信心就會打折。青海省吸引光伏電站投資者有過這樣一個過程:2010年是求企業來投資,2011年是來投資就批準,2012年是企業追著要投資。筆者不希望2014年后這個歷史再重演一遍。今天,中國的光伏企業對國家的政策是信賴的,明天,希望企業對政策還是那么信賴。無論如何,我們有一個不會變來變去的政府。 |